工作室收到一把需要大修的琴 主人從國外攜回
gibson J-185 算是台灣少見的型號 比常見的J45略小把一點
主要症狀是這個 弦距雖然不高 但下弦枕已經貼底了
主人其實不滿已久 討論的結果是要做琴頸角度重置 neck reset
先加熱卸掉面板區的指板
鑽個洞
蒸汽浴準備中
上刑具
噗ㄘ噗ㄘ噗ㄘ
先修復因為蒸氣卸除造成的其他傷害
這部分我很少提 就跟醫人一樣
做任何治療 用任何藥物 其實都會有所謂風險以及副作用
吉他是用膠結合而成的樂器 用蒸氣退膠並不會只退除你需要退的部分
所以在做這類卸除膠合的作業 都要做好心裡以及作業上的準備
(舉個例子~我有個醫生的朋友跟診做大腸直腸手術的時後
切著切著~突然看到白色液體從旁邊流出來
他就問學長 這什麼東西?! 學長看了一眼~就說這個你也常看到吧
他驚訝的說 這不會是X液吧!? 對的 因為你切到儲精囊了
所以順道就做了結紮手術XDD 還好患者是個快70歲的阿北)
所謂的專業技師(醫師) 說穿了只是技術跟經驗比較好的人而已
是人都會犯錯 專業只是因為有高超的擦屁股技術 幫自己犯的錯做處理
關於這部分 下次有機會再寫篇擦屁股特輯
讓大家了解一下我放過的槍 讓大家當做經驗嚕
刨花一片片 要修正琴頸角度 所以需要修改一下琴踵跟琴身接觸面的木頭
黏上榫片 改變雁尾的大小 幫住接合
差不多啦~準備要把琴頸黏回去了
接合~待乾
指板整理完畢 準備裝新的琴桁
折好琴桁
裁切 安裝 倒角 裝完了!!(抱歉忘了拍~整個大修中 這個作業內容相對太短暫了)
因為琴頸的角度後移了~意味著我需要做一支高上許多的下弦枕
但是之前似乎有做過把琴橋厚度降低的作業
拾音條到琴橋上緣 只剩一點點了 行道樹的樹井太淺 颳個颱風就會倒的
所以就另外做了一個把下枕槽挖深的作業
增加地基厚度 讓下弦枕能夠不趴下
完工!
後記~ 主人大概完工後一個多月才來拿琴
給我的意見是 琴終於有了該有的共鳴力道 不再軟弱無力
楓木琴該有的亮度終於回來了
謝謝收看